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大全 > 烈士暮年志在千里——论曹操《龟虽寿》中的壮心与生命观

烈士暮年志在千里——论曹操《龟虽寿》中的壮心与生命观

烈士暮年志在千里——论曹操《龟虽寿》中的壮心与生命观

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这句出自曹操《龟虽寿》的千古名句,以其雄浑的气魄和深邃的哲理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富生命力的诗行之一。其中“伏枥”二字,尤为值得细细品味。

“伏枥”本义指老马俯首在马槽边进食休息的场景,看似平静寻常,却暗藏玄机。曹操以“伏枥”喻指晚年休养的状态,但绝非消极退隐。老马虽暂歇于槽枥之间,心中却始终装着千里征途。这种“静中藏动”的意象,完美诠释了生命暮年应有的姿态——外在可以暂时停歇,内在的精神追求却永不熄灭。

值得注意的是,“伏枥”不是颓唐的蛰伏,而是蓄势待发的准备。正如弓箭手需要后拉弓弦才能射得更远,智者懂得在必要的休整中积蓄力量。曹操写此诗时已年过半百,历经官渡之战的辉煌与赤壁之战的挫折,对生命的有限与精神的无限有着深刻体悟。“伏枥”所体现的,正是这种对生命规律的尊重与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之间的辩证统一。

在艺术手法上,“伏枥”与“志在千里”形成强烈对比:一边是狭小的马槽,一边是无垠的天地;一边是垂暮的老马,一边是驰骋千里的雄心。这种空间与心境的巨大反差,凸显了精神超越物质局限的伟力。而后句“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”更进一步,将这种精神从物象提升到人格境界,完成了从“骥”到“士”的升华。

纵观全诗,“伏枥”不仅是曹操个人心境的写照,更凝练了中国士人“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”的精神传统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壮心不会因年迈而衰减,不会因挫折而消亡。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价值,在必然的衰老中保持不屈的斗志——这正是“烈士暮年”最动人的精神内核。

千年之下,每当我们吟诵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,仍能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生命激情。它提醒我们:无论处于何种人生阶段,都应保持“伏枥”时的沉潜与“千里”间的向往,让生命在有限中创造无限的可能。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pstgw.com/product/433.html

更新时间:2025-11-19 19:12:49

产品列表

PRODUCT